欢迎访问tyc131太阳集团城网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tyc131太阳集团城网址

双创教育

首页 > 双创教育 > 正文

专题演讲:教育现代化与课程创新

发布者:  时间:2017年12月07日  浏览:

香港恒生管理学院咨询总监 黄宝财:

未来教育始于建立学习型家庭

未来教育,探讨的是孩子的未来,也是社区、城市、国家、世界的未来。未来教育是让孩子能够拥抱未来的教育,但老师以自己的经验教孩子面向未来的教育很难。首先必须改变的是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让孩子只会找答案,不会创造。第二要降低对成就的关注。第三是正确看待领袖教育。

未来难以预料,学校如何培养孩子掌握未来的知识及能力?答案是学校不能培养学生掌握未来的知识,但是可以帮助学生做好三件事:一是打好学习的基础;二是培养一个具有深度个人兴趣与能力的人;三是让学生广泛学习。

今天的教育关乎如何让孩子、国家、世界有更好的未来。而合作才是一个国家、社区发展的源泉。未来教育始于建立学习型家庭、学校和社区。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 刘荣青:

课堂应让老师学生共同“习得”

人类已经和机器人走上了一条共同开展深度学习的竞争之路。怎样开展人的深度习得,解决方案就是目前罗湖开展了近10年的“习本课堂”。传统课堂是只有教和学,习本课堂使教、学这两个过程变成教、学、“习”三个过程,并且更强调习得的过程。课堂有三要素,教只是传授知识,学只是接受知识,广义的学还包括“习”。但目前应使学习的两个阶段越来越明晰,要更加强调习得的过程。知识最后的吸收和同化要成为课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才是人类与机器人对决时,能够赢得未来的核心。

当学校以不同的三个要素为价值趋向的时候,会形成不同的课堂模型。改进教、学、“习”的顺序解决的仍然不是以习得为宗旨的问题。直到现在,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校才能把“习”放在课堂的核心,这时才能说学校是以“习”为宗旨。

“习”最后不仅解决了课堂的问题,而且形成了一个学习空间、学习场所、学习环境和学习的文化氛围。当课堂以教、学、“习”为本变化后,反映的是课堂文化的变化。文化造就人,这是课堂改革未来所面对的重要环节,因此课堂应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习得的地方。

 

香港东华三院郭一苇中学校长 何世昌:

通过文化交流培养世界视野

学习不仅在课堂中,课堂以外的经历更加重要。我希望我的学生立足香港、装备自己、心系国家、建设湾区、拓宽视野,成为世界公民。

香港是弹丸之地,如果眼界只在香港,学生的视野肯定会受局限。我们学校位于天水围,据2010年的统计,天水围6至14岁的单亲家庭儿童约占65%,贫穷率偏高。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梦想是学生学习无疆界,拥有世界视野。在这三年时间里,我刻意让学生与不同地方有所联系,进行实际的课堂沟通,与其他国家的学生和文化接轨。

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如何为学生提供世界视野是重中之重。我们的理念是重视本地化和国际化,推行策略包括四点:一是校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二是广纳资源,社会能为学校提供很多资源;三是提升同事,校长和老师一起努力;四是深度交流,学校走出去,同时从外面引进来,学生才能成功。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亚洲、欧洲、美国、中国等地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希望他们能通过我们得到发展,不是总说“我要什么”,而是说“我要做什么”。

 

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 郭敬文:

教育现代化的澳门培正经验

随着社会变迁,教育发生变化,澳门培正中学是如何应对的?我们针对这个情况进行了课程改革,推行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学习)创建平台。我们推行适才教学和分层学习,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搭建的平台。我们学校每班有四五十人,所谓分层学习就是按照学生能力分成不同课组,进行学习。BYOD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我们改变了以前的检测方法,不是教完一节课才去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把检测跟学习融为一体,比如说在检测中发现了学生的不足之处,我们立刻修改教案,重新设计课堂。我校学生参加了PISA测试,成绩比新加坡学校好,这就让我们对推行中的改革很有信心。当然,我们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但是一路走来,我们认为这个改革是正确的。

 

台南大学教授 林奇贤:

未来趋势是全世界学生共同学习

我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台湾正在做的教育改革。台湾将从2019年实施的改革课纲,关注个人潜能和终身学习。新课纲指导纲领包括四个方面:十二年课程的连贯与统整、重视学用的整合、落实学生的适性学习以及强调学校本位课程的发展。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有特的殊课程,发展自己的课纲,成为名校并重视实践学习。在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已经不重要了,“学生中心”“能力”“融合”和“真实环境”才是我们未来重视的。

为了新课纲的实施,我们正在成立教授辅导团。我们将以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为课程主题,先辅导6所学校,以任务的方式设计,以英文开发具有“国际网络跨域主题探索合作学习活动”特色的课程。我们先挑选好,然后把课程优化,并传到网上,之后再跟外国学校合作,让全世界小朋友一起学习。第一年的目标是6所学校,后续将扩大范围。

我们必须把小朋友带到国际社群中,给小朋友“地球村”的概念。我们希望跟大家合作,携手全世界中小学生进行这样有意义的课程。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雷祯孝:

用世界的电影构建世界的课程

大家都知道文以载道,其实,电影也载道,人类发明电影122年来,已经有了30多万部在电影院放映过的电影。

电影不仅仅是电影,电影的“道”,我们称之为人类的文化遗产。人类的文化遗产就是学生的精神财富。

从1994年开始,我们在学生中大规模地展开实验,到今年是第23年了。《电影课实验在中国》这本书是电影课的研究成果,是15年前出的一本书。选片范围为122年来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万部电影,选择标准是“经久不衰,百看不厌,值得每一代孩子至少看一遍”。我们把它们编成必修电影课,让学生每个星期看一部,一学年看40部。

我们推出电影课的理念——大家赞成好电影也是书,好电影也是“行”,“行”就是旅行。现在国家强调研学旅行,学生的学习已经延伸到户外了,当我们的旅行到不了那么多地方,就可以用电影来弥补。电影是行动课程的延长,三者交汇,就形成了“交响课程”,这是我们正在推动的。

 

立洋教育集团CEO 丁伟:

IB和A Level课程体系比较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应该增加三个自主权:一是赋予高校招生自主权;二是赋予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教学选择自主权;三是还给孩子学习选择自主权。如何实现这三个自主权?我想IB课程和A Level课程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

IB课程体系强调跨学科,这反映了教育已经向外延伸,即学生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能力、人文情怀以及共同价值观。因此,IB课程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未来教育的发展需求和趋势。

A Level课程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A Level本身有50门课程,但没有一门是必修课,老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愿景和目标,并有效结合中华文化元素进行课程设计。第二,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专业。第三,A Level课程便于教学,“教无定法”,可以与我国的教育体系很好地融合。

 

启德学府事业部总经理 张隽:

讲好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故事

我认识一位10岁的美国小女孩,她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会讲中文、西班牙语等6国语言。这引发了我的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国际型人才?我想,国际人才的能力模型应该具备就业竞争力、跨文化适应力、领导力等因素。今天,我们重点探讨跨文化适应力的培养方式。

第一,学习能力。这位10岁的美国小女孩能运用6国语言与人交流,这是培养跨文化适应力的第一步。不过,我们培养学生不应该只停留在交流层面,还要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

第二,传统文化认同感。这位小女孩这次来中国找我,让我给她介绍中国的茶,这令我十分诧异。中国现在有多少孩子能品出每种茶的区别?在外国孩子已经开始研究我们文化的同时,我们开始研究他们的文化了吗?

教育工作者谈论该给中国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时,应该重视两点:第一,教会我们的孩子认同中国文化;第二,让他们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这样,他们才能具备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导 谢小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辨式思维

从2001年启动教育改革至今已经16年,校长和老师面临着一个困惑:怎样证明新的教学方法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体现?如果采用传统的“知识记忆测试”,往往不足以反映教学改革在发展学生交流表达、逻辑推理和审辨式思维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不足以反映教学改革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成效。

我认为,审辨式思维是21世纪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审辨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部分为真的方式,它是学习、掌握和使用特定技能的过程,也是一种通过理性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主要包括认知技能和人格气质两个方面,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凭证据讲话;合乎逻辑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善于提出问题;对自身的反省;对一个命题的适用范围有深度的认识和理解;直面选择和果断决策。

怎样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学生一起讨论那些没有惟一标准答案的问题。我想,当我们在讨论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时,便是在用审辨式思维看待问题了。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tyc131太阳集团城网址新闻官方微信(sdycxy1998)。

电话:0531-88250510  E-mail:yingcai@sdycu.edu.cn 邮编:250104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英才路2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41号 鲁ICP备10203949号 Copyright©1998-202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