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荣,教授,通识教育学院文化与通识教研室教师,校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出版文学研究专著1部,编写教材2部,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6篇,荣获“优秀女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多次被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主讲《大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修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军事理论》等课程。
一、坚守初心,志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从事高校教学18年,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寄言广大教师,要立志做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孙绍荣老师以此自励,敬业爱生,永葆初心,把“大先生”的价值体现在每一堂课,每一次对话、每一次作业中。以教育者、服务者、奉献者的人格引领学生人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志做新时代的“大先生”。
二、回应时代,争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浪潮的新时代,“以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孙绍荣老师在教学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紧跟专业前沿,不断学习吸纳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积极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以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和学习的效果为中心”,推进《大学语文》和《中华传统文化修养》混合式课程建设,尝试把教育教学中的所思所想凝练为教科研项目,产学研相结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三、丰富学养,保持思想的“在状态”。
林木茂盛,必先固其根。孙绍荣身为一名高校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理论储备,紧跟时代步伐。2013年到山东大学文学与传播学院访学一年;日常教学之余,常涉猎传播学、社会学、哲学、艺术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经典著述,力图打破学科壁垒,激发思维活力,保持思想的“在状态”。
教科研荣誉
课题
1.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媒介融合场域下文学传播发展研究,1/5,2022年结项;
2.校级重点教研课题:地方本科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N”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1/5,2022年结项;
3.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新媒介文化场域下女性文学的转向研究,1/5,2019年结项;
4.校级教研课题: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研究,1/5,2019年结项;
5.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3/5,2016年结项;
6.校级重点科研课题:电子媒介时代家庭早期阅读研究,1/5,2013年结项。
专著
1.新媒介场域下女性文学的转向研究(22万字),1/1,2019年5月出版,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校级科研成果二等奖。
论文
1.从《咱们结婚吧》看两性对话,1/1,2014(4),当代电视(中文核心);
2.探析《万箭穿心》的对话关系,1/1,2014(3),芙蓉(中文核心);
3.解读张爱玲小说中的“第三空间”,1/1,2011(10),名作欣赏(中文核心);
4.试论王安忆对两性关系的诗意建构,1/1,2010(12),名作欣赏(中文核心);
5.无奈的转身,1/1,2010(10),电影文学(中文核心);
6.社会性别文化下女性的自我迷失,1/1,2009(9),电影文学(中文核心)。
教材
1.大学语文,副主编,2021.03,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普通话教程,参编,2010.07,山东大学出版社
指导学生获奖
1.指导第十三届全国语文规范化大赛大学生组,获二等奖
2.指导第十四届全国语文规范化大赛大学生组,获一等奖
3.指导第十五届全国语文规范化大赛大学生组,获一等奖
4.指导第十七届全国语文规范化大赛大学生组,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