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雨三十载 海峡涌春潮

发布日期:2009-01-06    浏览次数:

晴雨三十载 海峡涌春潮

写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之际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篇文告情真意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发展,奏响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时代乐章。今天,重温这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告,仍清晰感受到它那振聋发聩的召唤力和震撼力。

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告台湾同胞书》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主张,再次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

30年风起云涌,30载沧海桑田。中华儿女长期奋斗同心戮力,台湾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对立走向交流、对话,排除各种艰难险阻,沿着和平稳定的方向不断前行,谱写两岸关系发展的辉煌篇章。

吹响号角 对台方略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自台湾问题形成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不断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适时制定和发展对台方针政策。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对台方针政策由“解放台湾”发展为“和平统一”,而《告台湾同胞书》正是实现这一发展的重要标志。

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为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月,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此背景下,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提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并宣告自当日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呼吁通过商谈结束台湾海峡军事对峙状态。

忆及30年前在报纸上看到《告台湾同胞书》的感受,老台胞纪朝钦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思想上非常震动。从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告台湾同胞书》的意义非常重大。”

《告台湾同胞书》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决策和思想,包含了和平统一的主要政策。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提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1月说:九条方针“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根据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经过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实践,我们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这一方针政策既考虑到国家统一的民族利益,又照顾到台湾同胞的实际利益,宣告了两岸关系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随着两岸关系和台湾形势的发展变化,1995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次讲话精辟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八项主张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发展。

进入新世纪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在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台工作新主张。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的重要主张。

2008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春风吹渡 两岸交流合作大潮涌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写于上世纪70年代的名作《乡愁》,道尽了无数台湾同胞的思乡情怀。

1949年后的数十年间,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两岸同胞咫尺天涯。多少亲人生离成了死别,多少骨肉小别成了永诀。

时光流转。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如同春雷一声。“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旅游参观、经济交流”等情真意切的邀约,立即在岛内激起热烈反响。

碍于台湾当局的种种限制,台湾同胞当时不得不辗转归乡。时任驻大阪总领事的老台胞郭平坦,就陆续接待了十几位想借道日本回大陆的台湾同胞,“有一位近60岁的山东大汉找到我,要回老家,一个星期后我告诉他‘祖国欢迎你回去’,山东大汉竟然泪流满面,紧握着我的手说‘感谢郭领事,感谢祖国’。”

198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台方针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台湾同胞强烈要求下,蒋经国先生主持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作出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的决定。11月,常州籍台胞周纯娟成为获得大陆方面入境证件的第一人。从此,隔绝两岸同胞的闸门被打开。截至2007年底,台湾居民来大陆累计已超过5074万人次,大陆居民往来台湾累计超过185万人次。两岸人员往来由涓涓细流汇成了滚滚洪流。

也正是在《告台湾同胞书》这份饱含手足深情与民族大义的文告里,大陆方面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三通”的概念由此创生。从此,大陆有关方面和两岸同胞一道,排除种种干扰和破坏,不断推动“三通”进程。2008年12月15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将届30周年之际,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以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同胞魂牵梦萦的直接“三通”得以基本实现。两岸交流往来从此迈入“天堑变通途”的全新境界。满载两岸同胞欢欣的包机、航船和信笺,从上海、天津、福州……从台北、基隆、高雄……在海峡间交汇、串联起热络繁忙的“热线”和“黄金通道”,为我们勾勒出“海阔天空”的绚丽图景。

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同样呈蓬勃发展之势。大陆方面克服种种阻碍,始终如一地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广大台商也踊跃“登陆”投资兴业。截至2008年11月底,大陆方面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7238个,实际使用台资474.7亿美元。按实际使用外资统计,台资在大陆累计吸收境外投资中占5.6%。截至2008年4月底,两岸间接贸易总额累计已逾8505亿美元。祖国大陆自1991年以来一直是台湾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2002年以来一直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成为两岸关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文化交流是联系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自1987年台湾影视制片人率先冲破台湾当局的禁令,来祖国大陆拍摄电视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后,两岸文化交流沛然莫之能御。据不完全统计,1991年至2007年底,仅经文化部批准的两岸文化交流项目就达5000多项、5万多人次。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已遍及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文物、民俗等各个领域,在两岸民众间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

遏制“台独” 一个中国框架不断巩固

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历经曲折、饱经风霜,不时遭遇逆流。在种种复杂因素和艰难险阻面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代表人民意志和民族利益,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有力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展现和平诚意的同时,《告台湾同胞书》严正表明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李登辉、陈水扁在台湾当政20年间,台湾当局的一系列“台独”挑衅,特别是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及“法理台独”图谋,一次次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的边缘。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一次次挫败了“台独”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

陈水扁当局在以“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失败后,处心积虑推动所谓“入联公投”。2008年3月22日,“入联公投”被大多数台湾民众否决,“台独”分裂势力以“公投”之名行“台独”之实的阴险图谋招致失败。

中国人民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事业,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理解和支持。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一再重申,反对企图改变台海现状的“台独”冒险活动,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任何人、任何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全国台研会副会长许世铨说。

释放善意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我们伟大祖国的美好前途,既属于我们,也属于你们”……《告台湾同胞书》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台湾同胞的真情和善意。

这真情和善意贯穿了30年来大陆的对台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作为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归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中即明确提出: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我们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包括驻外机构,要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关心、照顾他们的利益,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将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郑重宣示,再一次证明了大陆方面的善意和诚意。

以人为本,为民谋利,就是要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一方针落到实处。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了造福台湾同胞的新政策新举措不断出台,看到了大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主张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尤其是2005年至今,祖国大陆有关方面出台了超过70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其中,仅2006年以来,在国共两党有关方面举办的4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大陆方面就公布了58项相关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措施涵盖了便利台湾同胞来往大陆及在大陆居留、就业、就医,提供台湾农民、渔民向大陆销售部分水果、蔬菜、水产品的优惠,扩大两岸农业交流,缓解台资企业投融资困难,以及宣布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等。

推动协商 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轨道

《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进行商谈对话。

1987年两岸交流开启大门之后,两岸同胞往来中衍生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由此,海基会、海协会先后于1990年、1991年成立。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为两会商谈奠定了政治基础。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首次以民间名义进行的公开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此后,双方又举行了20多次不同层级的商谈。1998年10月,“汪辜会晤”在上海举行,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

正当人们期待两岸对话向更高层次发展时,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致使两会商谈被迫中断。2000年5月民进党上台,8年的时间里,台湾当局推行“台独”路线,否定“九二共识”,致使两会商谈完全停摆。

面对这种情势,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这两个对两岸人民负有重大责任的政党行动起来,开启了两岸政党交流,逆转了被“台独”分裂势力恶化的气氛。

2005年春,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率团访问大陆。胡锦涛总书记分别与他们举行会谈,达成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等重要共识,向世界显示了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彼此分歧,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在两岸同胞锲而不舍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3月后,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吴伯雄举行两党领导人会谈。6月,海协会与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复谈,融解9年的坚冰。7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和两岸周末包机启动。8月,奥运一圆百年梦,两岸儿女同荣耀。11月,两会领导人首次在台北举行会谈,两会制度化协商迈出重要一步。12月,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成功抵台,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岸关系在2008年不断跨越新的里程,充分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利益,是历史的正确方向。而在协商谈判这条必由之路上,我们应该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推动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光明航道上扬帆远航。现在,我们已经沿着这个方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坚定走下去。

“道路已经打开,方向已经明确。我们愿和台湾各界朋友一道,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持续不断地把两岸关系推向新的水平,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