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而立之年再出发

发布日期:2010-09-07    浏览次数:

30年弹指一挥间。

深圳,当年的小渔村,今天的大都市。

这里有共产党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大胆的实践。这里有中国人民实现强国梦想最鲜活、最生动的实践。这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一次次书写下时代篇章。

历经三次“转身”。深圳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生、成长、发展。

第一次转身,让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的旭日朝阳。

看一看人民日报的历史记录:1981年3月,深圳两年胜过30年;1982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加速进行;1984年1月,深圳迈向现代化城市。能感受到,束缚着的手脚被放开之后,前进的步伐是多么轻快;能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吸收了时代元素和中国特色之后,迸发出的活力是多么昂扬!

第二次转身,让深圳再次“折得东风第一枝”。正如1992年春天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深圳特区报长篇通讯的标题――东方风来满眼春,从平均每天三家外资企业落户到深圳股票交易额破百亿,从“世界之窗”开业到地铁动工兴建,海归精英、民营企业家、普通白领、农民工……这里成了亿万中国人的“下海之地”、“追梦之地”。

第三次转身,正在今天的深圳悄然发生。

在长期快速发展之后,需要提升发展的质量,谋取持续前行;在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日渐减少之时,需要更新发展的理念,求取更广阔空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是极其重大、极有意义的时代命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然要面临的课题,也是深圳在努力探求着的答案。

“三十而立,再塑深圳精神”,深圳的答案,在经济改革的继续深化,也在政治改革、社会改革的大胆探索,更在于对深圳精神的挖掘和弘扬。以克难而进的自信、争当排头的气魄、放开手脚的胆量和杀出血路的勇气,正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必能在新的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

可以说,深圳的每一次转身,都是一次全新的亮相,都折射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在思想上的不断创新、行动上的不断突破。正因此,才激荡出强大活力,产生巨大辐射与深远影响。

深圳的明天,可以从身边的一个小例子窥见。

美国某著名大学一位华裔教授2006年回国创业,在各地都停留考察过,最终选择了深圳,一是因为这里蓬勃的朝气、向上的活力,二是因为一个小细节:他用信件与各地政府沟通,只有深圳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位领导都给予了认真回复。的确,这里有改革创新的精神、有大胆担当的勇气,也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求贤若渴的真诚。时代的弄潮儿不到这里来,到哪里去?发展,靠资金、靠技术,但是说到底,还是要靠人。深圳的明天,就在这里。

这位教授现在已经在深圳创出了一番事业。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离理论很远;作为一个深圳人,他又离理论很近。因为,在深圳,理论并不是枯燥的、灰色的,而是与深圳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紧紧联系在一起,是和深圳以及中国的发展一起永远常青的。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