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祭奠诉哀思 “低碳”清明让祭祀方式更文明

发布日期:2010-03-30    浏览次数:

清明未到,已经有很多人准备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更多的人选择了一种低碳环保、也是更加文明方便的祭祀方式――网上祭奠。

走访扫墓者

在记者的走访中发现,大家已慢慢走出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形式,越加注重对亲人心意的表达,因此网上祭奠也作为一种新的低碳环保、方便的方式为更多人所接受。

22号上午,在北京八宝山人民公墓扫墓者中,记者随机采访了来为自己爱人扫墓的张先生,

“我是趁着清明节,来看看老伴儿,扫扫墓……”

“网上祭奠呀,嗯,这个我知道,前一阵儿在广东的大儿子告诉我个网址(http://jidian.china****),是给他妈妈在中华纪念馆里建的公墓,能献花、能留言。我隔段时间就看看,儿子和上海的女儿也经常给他妈留言,小外孙女还会给外婆献花了呢。”

“孩子们工作忙,过节了也回不来,在网上常看看他妈挺好的,祭奠不就是个心意吗,心意到了比什么都强。”

探访网上纪念馆

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了张先生提到的纪念馆,里边有英烈、名人的纪念馆,也有普通百姓为逝去亲人所建的私人纪念馆。在电话采访中华网纪念馆的开发维护人员时,主编王意向记者介绍: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纪念馆的访问量明显上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远在他乡的孩子祭奠父母、爷爷奶奶的,献上一束花,说上几句思念的话。”

在谈到缘何建立这样一种网上纪念馆时,王意说:

“我们开发这样一个网上的纪念馆,主要也是考虑到人们的现实需求:一是传统的祭奠扫墓方式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焚烧纸钱、纸元宝、纸豪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每年都有不少的火灾也是因此而起;二是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结合网络的特点,这是一个既公开又私密而且永存的空间,可以上传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给逝去的亲人在网络里搭建一个永存的空间;三是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在他乡甚至异国工作,到过年过节不能回家祭奠亲人,多少有点遗憾,我身边的同事就有很多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一起搭建了这个平台。”

网上献花寄哀思

浏览网上的纪念馆,记者不确定哪个是张先生的儿子为母亲所建的,但发现了很多同样寄托着哀伤、不舍、思念、祝福的纪念馆。以下是记者截取的一部分:

素不相识,只为感动,说句“好走”

这是网友为5.12地震中为救学生牺牲了年轻生命的袁文婷老师建的纪念馆,右侧悼词中写道:

“袁文婷,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教师。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八级地震。袁文婷一次又一次的冲上三楼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13个孩子。在她最后一次冲进去后再也没有出来了……

晚上10点过,搜救人员发现,在一块厚重的水泥板下压着的袁老师的身影,当救援人员艰难的抬走这块水泥板时,眼前的一幕让所有人震惊:袁老师柔弱的身躯下还藏着她的学生……9个孩子都围绕在讲台上的袁文婷周围,她头朝下,双臂张开,手都搭在孩子们身上……”

以下是素不相识的网友为这位美丽善良的女老师留下的祝福:

2010-03-0812:36:32:赤道纵横

袁文婷走了,但在众多网友心中,她是世上最美的女孩,如今,网络中到处流传这样的帖子:“如果有天堂,那么,袁老师一定会在天堂里带着跟她一起离去的孩子,学拼音、念歌谣……袁老师,你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孩!”

2010-03-0821:04:55 职业屠夫

袁老师,今天是2010年3月8日,祝你在天国节日快乐!

2010-03-1200:17:45我是二核

愿你在天堂永远快乐,没有忧伤。向你致敬。向你献花。

……

记者也默默地向这位年轻的老师献上了一朵小花,希望袁老师在天堂里没有痛苦的记忆,只有欢快的笑声。也希望这个清明没有青烟,只有相思。(转自新华网)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