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青团的资源整合工作法

发布日期:2009-03-09    浏览次数:

论共青团的资源整合工作法

来源:团省委

资源,顾名思义,就是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团的资源包括很多,概括的说就是围绕共青团的有关资料来源。团的资源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种,有形资源主要是指人、财、物、活动等;无形资源主要是指团的组织、思想路线、运行机制、信息等。团的资源是开展团的工作的重要依托,其发展速度、稳定程度、外延广度、影响深度取决于共青团本身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转轨,共青团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资源整合工作法”,即以实现团的职能与职责为目标,以共享、多赢为原则,以协调、合作为手段,全面活跃团的工作。

一、共青团资源整合工作法的理论前提

1、从历史上看,共青团在各个时期都着力于优化资源配置,开创工作新局面。共青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虽然每一个历史时期可供共青团发展的资源不同,但每次大的发展都与团组织紧抓资源的优化配置密不可分。如共青团有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来自外部的一项重要资源,是共青团赖以生存的基础。早在1923年8月召开的团的二大上通过的《本团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决议案》,就明确提出了青年团组织“之责任便是服从这一政治的指导(党纲、策略及关于政治的指令)而参加的总革命的战线”的要求。正因为80年来共青团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各项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又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青团根据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实际,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自觉投身两个文明建设,创造性开展跨世纪青年文明、人才、致富“三大工程”,探索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新“三大职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可以说,没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就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随后,共青团又制定了《共青团工作跨世纪发展纲要》,进一步就共青团的可持续发展出台思路,很好地指导了全团做好资源优化配置工作。

2、从职能上看,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是由共青团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党的十六大新修改的《党章》中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被党确定为“助手和后备军”的带有明显政治属性的群众组织,共青团不同于政府部门或权力机关,也不同于其他群众组织,它的政治地位是党赋予的,它的社会地位却必须通过发挥作用而被社会认同并赋予,没有作为也就没有地位。共青团的主要职能是团结、教育、联系青年,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主要工作对象是特定的群体工作方法的差别特别是资源配置能力的高低会使团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效果出现差异。工作范围或者宽之又宽,或者窄之又窄,而资源越宽泛,团组织的活动能力也越强,工作越能够出成效。说“宽”是因为它的工作相对没有具体任务规定,没有经济部门的量化指标,只要有青年的地方都应该有团的工作;说“窄”是因为不去开创工作局面,团的工作就只能停留在“就团论团”的层面上。再者共青团相对其他经济部门来讲可以说是“有职无权无钱”的部门,就自身而言,通过政治或经济的影响力来当好“助手”和“后备军”存在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有所作为呢?那就要正确把握组织网络、人力资源、活动阵地等自身资源优势,吸收政策、资金、信息等外部资源优势为己所用,整合的过程就是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从过去共青团的实践来看,团的许多名牌工作和活动之所以成为名牌,得益于团组织的资源配置。如共青团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通过团组织倡导,集中社会之力,动员民间团体和人民公众的财力之源,解决失学儿童上学,支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以诸城市为例,“希望工程”实施十年来,为贫困儿童捐款人数已达3000多人,已累计捐款130多万元,使4400多名贫困学生有了继续上学的机会,使30多所山区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建起了8处希望书屋,3处三辰影库,2处希望小学。

3、从现实上看,优化资源配置是共青团得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内部思想路线、组织、人员也适应形势要求在做重大调整,特别是作为其中的决定因素――“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按照行政区域设置共青团组织,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式已经十分不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很多地方团的组织陷于瘫痪,团的干部管理混乱,团员青年思想涣散,出现了团建“空白点”和工作“盲点”。许多新型青年组织大量涌现,其组织方式、活动形式多样,适应了新形势下青年参加各类组织、活动的不同需求,吸引力和凝聚力很强,在一定程度上与共青团组织出现比较优势,导致部分青年参与团组织及其活动的热情减退。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抓团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无论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被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资源配置还是依靠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配给式,没有让资源充分有效地服务青年,对青年的影响力弱化,势必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严重威胁着共青团的生存。因此,共青团只有紧密把握市场需求规律,按照“党政关心、社会需要、青年能为”的原则,合理搭配团的组织、干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关注事业,服务青年成长成才需要,才能在竞争中生存。

4、从发展上看,优化资源配置是共青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可持续问题,共青团工作也有可持续发展问题,不能搞短期行为,一蹴而就。强化共青团资源的优化配置,走共青团可持续发展之路就是新时期共青团发展的新思路。共青团过去的实践表明,优化资源配置为共青团工作的活跃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也还存在大量“无能为力”的问题,必须积极探索。如团费收缴,虽然层层要求加强团费收缴工作,并将之作为团的工作考核的“一票否决”项目,各级团组织也非常重视。但事实上由于团组织覆盖面不全、团员流动性太强和团员意识弱化等问题,团费收缴工作还是基层团委工作的一项难题。而团费收缴不力,团的活动经费就更加无以为继,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更加弱化,陷入“无经费不活动,不活动更无经费”的恶性循环。再就是团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孤立于党的工作之外的,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与青年群众的联系,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建功成才。单纯依靠团组织的力量无法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多管齐下,充分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优化工作环境,共同承担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重任,带领广大青年去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任务,实现共青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共青团资源整合工作法的运行机制

共青团优化资源配置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团的工作规律,结合新的实际,通过“上级输入资源,内部挖掘资源,引入社会资源”等多种形式,做好团的资源的培养、开发、共享、管理、配置等一系列工作,努力实现“四化”资源配置运作机制,增强共青团的发展能力,实现“单兵能战,协同必胜”的目的。

1、资源开发项目化。团的内部资源十分丰富,如团的历史、工作经验、作风等,是经过几十年沉淀和积累下来的;又如组织、人力等资源还伴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有所变化,进一步加大对内部资源的挖潜力度,是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项目运作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广泛采用的方式,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要加大资源的培养开发力度,把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工作落到实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坚持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立足团的实际,立足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的需求项目化运作共青团资源的优化配置。关键抓好立项、开发和管理三个环节。立项,就是要选择合适的项目,确定要实现的目标,制定项目规划;开发就是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内部资源优势,整合内部资源,完成预定项目任务;管理则是要加强项目竣工以后的管理和维护,使项目产生长远效益。

2、资源共享社会化。广袤的社会资源是共青团的重要资源基地。共青团的资源与社会其他资源要实现共享,并通过共享来共同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像希望工程、“手拉手”、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保护母亲河”等活动,无一不是因资源共享而产生巨大效益成为团的“名牌”工作的。对于共青团来说,资源共享的社会化,一方面要“走出去”,工作要面向社会,摒弃“就团论团”的狭隘思想,将团的工作置于社会大环境和党的全部工作中去思考、设计。无论组织建设、活动开展,还是干部管理,都要从大局和团的工作需要出发,使团的各项资源发挥积极作用。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活动的社会可参与性,要力求让更多的人参与团的活动来源了解团的工作,扩大共青团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要“请进来”,要面向社会积极寻求资源,充分利用、整合社会资源,借助全社会的力量,推动团的工作发展。要注重向社会寻求人力资源,以发展和壮大共青团的工作队伍,形成以团干部为骨干,团聚各界人士的青年工作队伍。要努力向社会寻求财力资源,形成政府拨款、社会赞助和实业创收三结合的经费渠道。同时,团组织要积极寻求权力机关、党政部门在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有了这种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青团才能获得法定的社会地位。

3、资源管理事业化。加强资源的管理,既是对现有资源的保护和巩固,又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和前提。资源管理的事业化就是在资源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团的资源进行归类、管辖、治理,使之产生良好效益,为资源配置奠定基础。团的资源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硬件”的管理,即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场所、资金管理,其中最主要的是团属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管理。没有活动场所的要创造条件建立活动场所,对已有的要完善和提高,促其成规模、上档次,打造共青团工作事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柱。管理好与青少年有关的阵地、产业等资源,团的组织就可以创造出效益,为团的工作提供物质保障。二是“软件”的管理,即团的组织、团的作风、优良传统以及团的工作的配套政策的管理。团的组织是团的所有工作的载体,有了一级级组织,团的组织系统才不至于出现头脑清醒、四肢不动的“高位截瘫”现象;层层组织健全,全团才能够实现上传下达、下情上知,工作才能全面活跃起来。“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等团的作风和优良传统是共青团经过几十年奋斗锤炼出来的,坚持下去,将为团的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同时也有助于树立共青团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人”的管理,即对团员青年的管理。单就“共青团”来讲,它所包含的“人”就是“团员”,而团干部则是团员中的一部分,青年是团员的外延。共青团对人的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对团员青年的管理。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力是一种最活跃、最有潜力的资源。近年来,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得到各级团组织的高度重视,共青团应继续发挥组织和活动优势,抓住“搭建舞台,发现人才,强化管理,促进成长”四个环节加强对团的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青年,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其整体素质,培养遵纪守法、艰苦创业、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青年在各项事业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对于团员,主要是增强团员意识,加强实践锻炼,加大“推优”力度,切实担负起助手和后备军的重任;对于团干部,主要是把好“入、用、出”三关,培养成为优秀青年干部,为党的事业培养后备力量。

4、资源配置机制化。良好的工作机制是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要使资源配置的程序、过程形成一定之规,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和看法的改变而改变。为此,就要尽可能的用好用活《团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共青团工作的有关政策,同时结合新形势积极争取出台新政策,按照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配套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活动实施意见,对团的工作、团的建设,团的经费等作出具体明确规定,优化团的环境,为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此外,要建立健全资源优化配置的四个体系:一是组织计划体系。即建立健全起组织健全、人才众多、效率较高的组织体系,对资源配置进行组织、研究、计划、实施。二是资源保障体系,即从资源的开发、引入管理和使用诸方面构建起资源保障体系,确保团的工作始终拥有足量的资源。三是信息处理体系,即建立起团的信息处理系统为主体,社会其他信息体系为辅助的开放型、多层次、高效率的信息处理体系,通过信息的采集、加工、储备、分析和传递,及时掌握团的资源配制的最好时机,选准团的资源配置的最大效力点,为进行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四是竞争激励机制。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没有激励也就没有动力。要把团的资源配置工作纳入团的奖惩考核,调动各级团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研究、探索资源配置的规律性和好做法,真正把优化资源配置作为团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三、共青团资源整合工作法的运行规则

1、把服务青年作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根本出发点。竭诚为青年服务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共青团进行资源配置的根本出发点。近年来,共青团的服务功能有很大拓展,但与青年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要服务好青年,就要树立为青年服务的意识,及时了解和掌握青年的需求,按照“搭建舞台,竭诚服务,灵活多样”的要求和有利于青年成长成才、有利于青年致富增收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做好针对性服务,使团的所有资源朝着服务青年的目标着力。要突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当今青年都有着成才的渴望,团组织要不断完善青年人才库和优秀青年人才推荐机制,竭尽全力帮助青年健康成长。要针对服务青年就业抓资源配置,通过帮助转变就业观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多方联系,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对青年的日常生活也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积极倡导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举办青年联谊会、集体婚礼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活跃青年业余文化生活。要强化维权职能,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组织“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深入基层、学校普及法律知识,开展青少年法律援助等,切实增强法制意识,维护合法权益。

2、抓住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效力点。要使资源配置产生最佳效力,就要善于发现资源配置的好形式,不断创新资源配置的新措施。一是“自我优势”产生效力。共青团在发展的过程中,组织、人员等优势是十分鲜明的。组织上,可以通过青联、青企协、少工委等的组织,充分协调优秀青年和与青少年事务相关的部分资源,优化共青团工作环境,及时得到有关部门和人员在政策、技术、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人员上,可以说整体体力、智力和发展潜力是水平最高的,把人员的“优势”调动起来,可以焕发出无穷无尽的发展力量。二是“双赢”产生效力。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竞争同样激烈,不同的资源所有者都希望自己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资源优势,产生最大的资源效力来回报投入,同时又要尽可能保持自己资源的可再生性和补偿性,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团的资源往来也不仅仅是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上级拨入和下级上缴,所面临的资源竞争的激烈程度更甚。必须争取社会资源为我所用,才能保持共青团的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共青团在进行资源配置时要引入市场经济机制,通过合作、依托和挂靠等多种手段,有效的将各方联结起来,努力实现“双赢”甚至“多赢”,唯此才能使共青团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三是争取党政扶持是做好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团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党政扶持,要积极寻求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主动争取行政管理部门的支持,使团的工作和党政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不断优化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为优化团的资源配置提供重要保证。

3、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资源配置的重中之重来抓。人是决定因素。当前,共青团应继续发挥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当作资源配置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人才不分团内团外,要引进人才发现机制,通过招聘、考试、竞争上岗、挂职、轮岗等多种形式选拔和发现人才,激发团员青年活力,提高竞争意识,鼓励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二是要善于使用人才,只有善于使用人才,才能留住人才。要为优秀青年人才搭建展现风采的舞台,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要把握青年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关心青年生活,做好“以情留才”工作;建立奖惩机制,能者上、庸者下,打破身份、专业、资历等界限,不拘一格用人。三是要做好人才退出的善后工作,做到有备无患。要建立后备人才库,增加造血功能,在人才流动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控制人才退出的幅度和时机,避免人才退出以后出现工作后继乏人、乏力现象。譬如团干部的调整和转换要有序,要坚持“保留骨干,以资熟手”的原则,保持团的工作的连续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