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谈共青团如何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发布日期:2010-03-03    浏览次数:

全国政协委员谈共青团如何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中国共青团网 http://www.gqt.org.cn 2009年03月05日

访谈现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

全国政协委员、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陈凯

访谈中,两位全国政协委员对青年就业创业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共青团网3月6日讯(记者李彦龙 张晓琳摄影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陈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今日13时做客本网,与网民就“共青团如何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话题进行交流。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共青团网两会嘉宾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王付蔷。今天非常有幸请到了参加两会的两位委员,他们分别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郗主任,另一位是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陈凯。欢迎两位委员的到来,今天两位委员将和大家一起来围绕共青团如何在青年就业创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和我们的网友进行交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前我国的宏观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青年始终是新增就业的主体,青年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最关心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当前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最近几次会议中,多次提到共青团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中要集中精力做好四件事:一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设立青年就业创业基金,二是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三是与有关金融机构合作推进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四是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和就业培训工作。我想问一下郗主任,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是全社会的事,您认为共青团扶持青年就业创业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呢?怎样才能更好地取得实效?

郗杰英:现在就业创业的问题是国家非常重视关注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家在各个方面都采取了很多有利的措施来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共青团来说,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做这件事,我认为在中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的过程中,共青团在政府的领导下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特点来为青年就业创业做好工作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陆昊书记多次强调从共青团出发来做好自己的工作,还提出了四项措施,我认为共青团做这项事情,还是从自己的职能优势出发,我认为有这么几个优势:

第一个是共青团有自己的政治优势。共青团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有自己比较独特的地方,在政治框架中,在人大中都有共青团的代表,我们利用这种优势能够及时地就有关青年创业就业的政策层面来发挥自己的作用,来促进政策措施方面进一步的完善、改进。另外,也可以根据自己了解青年就业的状况来提出意见建议,促使或者帮助有关党政方面来提出新的就业的举措。

第二个是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共青团是一个组织比较严密的青年组织,从团中央到团支部都有自己的组织,特别重要的是共青团领导、团结各种的青年组织,这些青年组织都有自己的优势。比如,我们有青联、学联,有企业家协会,这个学会还有基金会等,这些青年组织它的触角可以联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且可以协调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一个资源互补来共同为青年的就业创业服务,通过各组织优势,这个组织的公信力,这个组织的联系广泛的特点来做工作。

第三个优势,就是它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这些年共青团组织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出了一些富有成效的项目,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对我们已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升,和现在的政策相协调,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挥我们已经做的工作的优势,来促进青年就业。

主持人:我们还知道,全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在今年1月份已经全面展开了,最近,由团中央建立的第二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习基地”也已向社会公布。至此,团中央已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4083个,提供的见习岗位有121646个。我想问一下陈凯书记这项工作具体在各地开展的情况怎么样,还有请您结合上海的情况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学生、企业等各方对这项活动的反映如何?目前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陈凯:现在关于青年的就业创业的工作,我感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今年团中央在抓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年年初,就推出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刚才主持人也提到了相应的数据,目前来说,上海的工作开展的还是比较良好,一个单位提供2000多个岗位,目前大部分单位都完成了对接,有的正在办手续,有的大学生已经进入到了这些单位进行见习。其他地方据我了解的情况是完成的不错,从企业来讲,也非常欢迎共青团推出这样一个举措,从大学生来讲,当然也是更加拍手称赞,因为今年大家都知道大学生就业是非常主要的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能够进入企业单位见习,这样对他们以后找工作都会做一些储备,这样做非常有意义。

主持人:这是从学生来说,那从企业来讲呢?

陈凯:从企业来讲,他们有他们的着力点,因为企业的发展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从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来看,尤其是在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对人才的工作都提出了一个挑战,见习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通过见习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人才资源,或者是人才储备库,他可以先签一个合同,通过半年到一年的见习,可以让企业充分了解见习学生的能力,见习结束之后,或者留下来,或者推荐到其他单位,他可以有充分的话语权,也许这个大学生很优秀,但是不一定适合自己的企业,可能适合其他的企业,他也是在为自身或者其他企业培养人才。

主持人:可以把见习基地看成是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纽带?

陈凯:对。

主持人:我们说完了大学生之后,再来说一下农民工。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约有1.5亿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进城务工青年,另一部分是留在农村创业的。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共青团怎么样来给他们进行培训促进他们就业创业的,那么针对这些不同群体的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和在农村创业就业)我们该怎样开展培训,开展哪些方面的培训来帮助他们就业或创业?

陈凯:从进城务工青年来讲,或者说是农民工这块来讲也好,其实他们有很多共性的地方,先从进城务工青年来讲,我自己的体会有两个大面:第一个是成建制,比如说我们上海的建工集团或者说是造船厂,它是成建制,是一个群体,甚至这些人都是从一个老家过来的,来的都是一个地方。这些进城务工青年我感觉到应该充分发挥他们所在单位相关的政策作用,比如说现在,外地的情况我不了解,但是在上海,都有这么一个农民夜校阵地,所以我们设想团组织能否通过农民工夜校这样的阵地,开展一些比较有利的培训,除了常规的培训之外,我们可以针对一些技能型的,或者说和这个城市、文化生活相关的,让他们能够更多的融入这个城市、这个社会,这样对他们很有帮助。第二个就是零散。对于零散的群体,通过我们推出的好的项目,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做的项目“共享阳光”,我们通过基金会共同来做,就是公益项目希望他们过来参与我们的培训,培训分短期的、也分长期的,短期就是三五天,针对一些特定的技能。

主持人:一般是哪些技能?

陈凯:各种方面都有,当然我们现在也在摸索,你要从他最能够找到工作的行业中去,比如保姆、瓦工,你不用跟他讲很高科技的,他也不知道,也不感兴趣。比说瓦匠,贴石砖都要学半年,但是基本的技能要掌握,所以我们要开展一些他们比较欢迎的实用性的培训,可以开一些中长期的培训班。他要想在这个城市长期的生活下去,可能还是要有一点学历的教育,总体来说,低学历不是说不好,而是如果能有机会上大专、上更好的教育是最好的,现在最主要是针对社区里的外来务工青年的拓展的措施有很多,主要还是分不同的类别,进行不同时间段的培训,因为他们有差异的,我们要针对不同的群体。

主持人:对于留守在农村的群体呢?

陈凯:他们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他们有时候会回农村,有时候也会到城市,我感觉对于农村创业这块,我个人认为是大有所为的。我认为有两点可以值得关注,一个是怎么样更有利的支持、扶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把我们未来宽广的视野放到农村去,不要一说创业就是高、精、尖,不要一说创业就是在城市,也可以在农村,比如现在农村的农副产品,我感觉还不错,尤其现在说的是绿色食品,我觉得这个方面未来是大有可为的,所以我们要鼓励有技能、有潜力的大学生走向农村。今年我们就专门有一批对农村支持、扶持的大学生,我们在想能否可以在农村形成一批带头人,如果形成的话,可以凝聚一大批,当然另一方面,怎么样能够结合帮扶型,就是在农村创业已经成功的,能否可以帮助一些想创业的农村青年,但是他又怕失败,或者一些因素不具备,通过帮扶型,就是一对一结对。

总的来说,培训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我感觉到这里面的核心是带头人的作用很关键。

主持人:郗主任,(培训结束后),如何建立培训和就业之间的对接?

郗杰英:现在很多政策很具体了,要能够给青年以实际的帮助,共青团在培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培训和就业之间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更有效?有一个办法是让我们很多项目能够和政府推出的具体的举措衔接起来。比如我们的企业建立了见习基地,提供了这么多的岗位给年轻人、大学生见习。这个见习不是权宜之计,它是一个劳动型一个机制化的东西,我们国家的企业包括事业单位,有接纳能力的就业单位,都应该依法依规提供一定的见习岗位给大学生,提供岗位的时候,要明确是否有保障。

陈凯:上海现在是按照这样,最低工资的60%,给他们用工补贴,同时劳动部门购买了保险。

郗杰英:这个见习岗位不是搞活动,要上升到机制安排里,而且要有一定的保障。比如保险的问题。在就业方面,对提供见习岗位的企业应该提出一个要求。

主持人:什么样的要求?

郗杰英:我们国家在就业问题上应该有一个中长期的发展,因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劳动力供大与求是长期存在,中国在考虑就业发展的时候,在经济发展规划中一定要有就业的规划。你这个产业要发展了,要升级了,但是你不能说以减少就业为概念,中国这么多人口,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就要考虑我们的产业布局,技术产业升级,或者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就业应该作为一个指标来把握。如果有这样一个指标能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单位,那么它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时候,就应该承当关于提供就业岗位的责任,这是社会发展整体目标的一个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宜之计,变成长期的机制。

第二个把实习岗位和就业结合起来,国家对这个有政策,像刚才说的,我接受见习人员,国家是有补贴,我接受用工,也有用工补贴,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单位国家要有政策倾向,比如小企业要有贷款的优惠,用工要用补贴,这样就能把一些临时的措施变成长久的就业政策,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根本性的问题,其实企业是经济实体就要考虑经济效益,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就业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一个刚性的要求。

主持人:提供就业信息的渠道或形式有哪些?有网友反映虽然各级政府和团组织举办的招聘会场次很多,但通过招聘会获得就业机会的人却不多,两位委员能给广大网友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吗?怎样做才能提高招聘会的就业或创业效率,对此两位委员有什么好的建议?

郗杰英:我们不太赞成这种大型的招聘会,人一走,简历扔得满地都是。

主持人:很多人认为符合自己的都去放简历,但是其实没有什么作用。

郗杰英:最近有很多针对青年的招聘岗位,这些岗位适合你青年干你再去干,用人单位也会有这样的考虑,我到了这个招聘会上,我招的就是女大学生,这样就有针对性,现在很多大型招聘会,女大学生根本没有机会,一听说是女的都不要。比如我这招聘大学生就是信息管理的、软件设计的,我觉得越有针对性,成功率就越多,彼此抱的就业期待是相近的。

陈凯:郗主任不赞成这样的招聘,我们前几天还刚刚办了一场。其实现在很多政府组织还是社会组织,可能还是有收费,企业是完全免费的,学生也是免费,不用钱,招聘会刚才主持人提的问题,为什么签的不多,这都是相对的,不管是共青团搞的,还是社会中介组织搞的,,应该是差不多的。第二个跟现在企业用人的心态有关系,企业现在用人的心态是,招是想招,但是会比较谨慎,就是慎招,宁可不招,也不能滥招,就是说他今天说招5个人,就一定招5个,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签的人不多,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主持人:有点像我们经济上的观望。

陈凯:因为现在对经济形势的走向的看法都不同,尤其是说现在还未见底,就是说还会波及到很多,一些企业现在进人肯定会比较谨慎,但是从企业角度来讲,又确实缺人,但是又要谨慎,如果没有合适的,不一定会招。

第三个方面就是怎么样提高招聘的效率,我也赞同刚才郗主任的主张,是不是可以分类,比如可以专门针对农村,比如说学化肥等有机肥,这样的人跑再多的招聘会也不会找到合适的,所以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分类,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针对性,大学生招聘也需要成本的,也不容易的,第二个方面也要从招聘会的主办单位来讲,他的后续跟踪的职能要发挥起来,我这个企业摆了个摊,最后结果怎么样,你这个主办方要跟进的。所以一般招聘会结束之后,只能签一个意向签约协定,这个意向没法定,后面还有面试什么的。可能我觉得他不错,可能以后会找他面试,像我们上周六的招聘会,意向签约率还很多,我们一共拿出了5800个岗位,共青团还是有一些组织优势,我们青联、青企协的一些会员搜集起来,他们现在再把一些岗位拿出来,通过共青团的平台,实际上我们不是简单的向社会简单发布一下,我们是把体系内的资源尽可能挖起来,适当的结合我们的一些资源,拿出了5800个岗位,一天的时间,上午到下午,意向签约率统计一下还很高,最后怎么样我们会继续跟进,我感觉这个跟进很重要,这个跟进一方面是主办单位可以了解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对招聘的企业来讲是一个督促,比如我打算招20个人,最后居然一个人都没招,这个感觉起来很没成效,所以应该对企业形成一个督促。

今天开完招聘会,我把信息报上去了,可能只是人力资源部的同志,根据初步的了解、沟通,觉得哪些不错,哪些不合适,不合适就不会把简历拿过来,把简历拿过来的就是觉得有可能的,可能还会进行多次面试,有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跟学生的毕业时间也有关系,比如说现在企业里面操作比较多的是,比如觉得这个学生不错,你先来实习,实习两个月再说,实习完了之后再给你钱,所以往往真正到最后签约有一个很长的过程。

主持人:最后能不能留下还是一个问题。

陈凯:对,因为对学生来讲不可能有真正的工作经历,所以他好只是根据学校方面来讲,比如评过三好学生啊等等,但是如果你有经验的,比如你有IT的经验,那就不一样了,直接来吧。

主持人:说完就业,咱说说创业,其实很多现在年轻人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还有一部分人考虑自己创业,提到创业就不得不提创业中的“资金”问题,为了切实解决青年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如果没有资金就很难迈出第一步,目前全国好多省市已经建立了青年就业创业基金,请问一下陈凯书记,上海市团组织是通过什么方式或者渠道筹措资金来建立青年就业创业基金的?对申请提供创业基金的青年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陈凯:对于创业青年来讲他们面临的困难非常多,包括资金的问题,包括场地的问题,包括各种各样的营销、管理等等很多问题,其中资金问题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所以对于一个“青年就业创业资金”问题今年也在积极的研究,各团省市委其实也在积极的响应,开展这方面的研讨问题,其实从资金的运行角度来讲,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是工业资金的,一个是商业的资金,工业资金需要募集到相对的钱来开展这项工作,从商业的资金就完全遵循商业的规律来推动这项工作。在推动这项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做得更实,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如果我们能够成立自己的创业基金,在今后推动青年创业中,应该说是迈出了非常实质性的一步,但是各地的形式、模式都不同,有些最近在研究、在搞,有的还在进一步的探索,我觉得从大形势来讲,早两年建的话,当时的形势、环境都还好点,今年整个经济的环境相对来说困难不少,包括企业困难不少,所以在目前大的环境背景下,可能在研究创业基金的建立模式方面,怎样更加有针对性,而且要考虑他的机制化的运作,要考虑他的长远发展,我们现在也在研究,我们今年也要成立一个青年就业创业的基金,也专门和一些企业家,和相关的部门负责人进行过探索研究。

成立公益基金有公益基金的好处,当然也存在着怎么样能够可持续发展,我觉得这各方面如果能把制度安排好,把这个机制设计好就是最棒了,当然如果说这个方面有困难,能否在以公益为主导的前提背景下,我们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市场化的机制,我觉得这个也可以考虑,但是我们这个共青团组织来说,一定要以公益为主,如果都是商业化的,我们这个基金和现在社会上很多的比如PE等等一样,就无法体现出我们的特点,因为共青团更多的是要为共青团服务,为他们搭建桥梁、纽带。所以我们现在也在研究是不是可以从以公益为主导,适当的可以有一些市场化的运行,这样一个设计框架。现在从青年申请的角度来讲,应该要降低门槛。

主持人:在什么方面降低?

陈凯:最基本的是担保问题,如果没有担保问题它可以向商业银行进行贷款,包括现在像一些工业组织贷款,其实现在也不少,很多,光上海能够为青年创业启用的的基金来说,有很多种,我们共青团组织开展的组织也有,实际上从现在资金申请的途径方面来说,是不少的。

主持人:现在商业的申请比较麻烦,而且还担保。

陈凯:对,它的过程比较复杂,包括像当地的一些银行,其实都有这样的项目,广见的问题就是刚刚提到的就是担保的问题,担保的问题就卡住了一批人,要什么没什么,你让他拿什么担保?要房子也没房子,所以我们要在怎样更好的解决担保的问题上好好研究。但是担保的问题也是比较难的问题,如果真的最后借了钱却还不起怎么办?所以最后又返到这个资金怎么解决上来了,因为它肯定有坏帐,肯定有还不起的,所以这里面是相辅相成的,怎么样能够降低大学生的门槛等等这些方面有很多是我们可以做的事。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问题已经把一位网友的问题解决了,就是我们有一个叫王景林的网友在团网上留言说,他是2004年毕业的大学生,现在在家乡自己想创业,厂房到位了,就是缺乏资金,急需贷款,但所有的银行都要求贷款需有财产抵押或者是生产了一年以上才行。他需要团组织帮忙解决这个问题。相当于已经解决了。

主持人:不少网友在我们的留言区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也想请二位嘉宾来解答几位网友的提问: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给一部分有创业意向的人提供一些了解企业真实运行过程的机会,让他们积累了一些就业创业的经验和技能;同时也给那些不想创业就想就业的人提供前期的一些训练。但有网友认为,见习基地所服务的青年对象主要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大学生,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对于这个说法陈凯书记、郗主任是否赞同呢?

郗杰英:今年团中央做了一个重要的举措,在全国推出这件事情,有了一个新的进展,见习基地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这个见习基地对供需双方都有好处,因为现在大学生在学校里学的东西,能否可以用到工作上,而且现在大学生就业期望比较高,还有就是就业岗位紧缺,但是也有一些岗位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在这个基地形成过程当中,使供需双方有一个了解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讲非常有好处,这位网友提到了,除了大学生以外,其他人是否也可以提供这样的优惠呢,我觉得我们的这项制度要从经济建设的角度去考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和国家的就业政策相配套,我想下一步就可以拓展到中专毕业生,甚至拓展到农民工都有可能的,但是我觉得步子不要迈得太大。还有我们要对一些合同进行评估,比如我们现在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在推展过程中,哪些是需要完善的,哪些是需要政府支持的,哪些是需要企业方面可以提供更完善的服务的。现在一些企业比较盲目,我提供10个,但这10个来干什么了,不能赚钱,所以这种事情不能太急。

郗杰英:我想再补充一下,因为现在国家社会推出了很多关于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这些政策的落实,这些政策要落地的,很多大学生提出来,我们到我们那儿的工商注册,国家多公布了,公布了七项措施,贷款贷不来,还收费,关键的是这些政策还没有落实,作为一个个体很难靠这些部门来帮助,所以我觉得共青团在这方面要发挥作用,青年找到你的时候,首先你要了解有哪些政策,你还要去协调、督促、沟通,可能比青年个体更有力量,这个是政府组织需要做的事情,地八项措施就是要求各地党政主观部门,或者各个组织形成机制,来协调落实这个政策,要把这个落实到点上,共青团我觉得应该在这点上发挥作用,你共青团就是为青年服务,青年找到你了,你要对这些政策进行监督、督促、落实这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这个问题是急需解决的,但是又需要一个过程,正在找工作的青年都比较心急的。

陈凯:对。

主持人:鉴于时间问题,这里就不再回答网友的提问了。今天两位政协委员和广大青年网友就共青团组织在如何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发挥作用的话题进行了深入而有建设性的探讨,希望我们今天的访谈节目能为各地团组织在开展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同时非常感谢两位委员能在两会期间来到中国共青团网做客访谈,与网友共商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大计,也非常感谢网友关注我们这期节目,我们这期节目到此结束,再见。

Baidu
sogou